邯郸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丨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苏玉环
Mobile menu

邯郸市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丨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苏玉环

来源: 邯郸市科协发布时间:2024-07-09人气:0作者:

苏玉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从事小麦遗传育种与栽培工作16年,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国家和省级转化资金项目、省“三三三”人才资助项目、省和市级小麦育种攻关等10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其中主持省“三三三”人才资助项目1项、市级育种项目2项。育成邯麦19、邯麦20等不同类型的小麦新品种11个,其中国审4个。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4项,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0项,制定地方标准6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2017年获评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三层次人选,2018年获评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

1720487488(1).png

1982年,苏玉环出生在衡水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天能够吃上白面馒头。父母常年务农,她从小深知生活的不易,也异常珍惜上学的机会,高中毕业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选择了河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邯郸市农科院工作,选择了小麦育种与栽培,就是想让大家不仅吃饱吃好,还要通过育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提高农民种粮的经济效益。

搞科研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环节都要用心。成千上万个小麦材料播种前要反复核对,一个材料出了差错,则全田皆错;施肥前,每个小区的肥料要提前称好,要避免因施肥不一致,导致小麦材料长势不一致……试验地播种、施肥、浇水、治虫等,在别人眼里看似很平常,但在她心里却非常重要,每一个材料在保证外部因素一致的基础上,才能表现出该材料的真实特性。

“一个草帽、一身工作服、一双平底鞋、一个调查本”,就是她的一身行头,每年的10月到来年6月的这段时间里,几乎没有节假日,小麦天天长,她一天也不能停,由于在田间劳作、记载,经常暴晒在太阳下,她的皮肤又黑又红,到农忙时节,往往是披星戴月,上班时天刚刚亮,下班时往往满天繁星。长期的工作习惯,让她养成了“勤奋敬业、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在新时代,作为科研人员,不仅要追求粮食增产,还要考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增产增效等因素。在巩固和提升小麦产量的同时,要重点解决水资源短缺、干旱、冻害、病虫、倒伏等问题。如何利用新科技、新方法、新手段,加强培育抗旱节水、广适、综抗、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成为现阶段的主要育种方向。小麦生产从过去的追求产量到注重质量再到现在的强调绿色发展,都是为了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作为一名小麦育种工作者,苏玉环深知肩上的担子很重,这份责任也激励着她不畏艰辛,继续前行。

来源: 邯郸市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