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助春耕——河北省农技协在行动”
省农技协枣专业委员会助力沧州金丝小枣产业发展
3月14日,河北省农技协枣专业委员会、沧州市老科协在沧州市老科协五楼会议室共同举办2025年“科普之春”暨沧州金丝小枣产业振兴发展研讨会启动仪式,旨在诠释科普效能,探讨解决沧州金丝小枣种植管理中的科技难题,传承和保护沧州金丝小枣地域特色产业,优化金丝小枣传统种植核心区资源,助推沧州枣产业振兴发展,这是“学雷锋·助春耕——河北省农技协在行动”系列活动之一。省农技协、沧州市科协、市老科协、市农科院、沧县科协及枣产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6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沧州市老科协常务副会长王和新介绍,沧州金丝小枣作为传承千年的地方特色农产品,有着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沧县被誉为“中国金丝小枣之乡”驰名中外,高峰时枣树种植面积达到122万亩,沧州金丝小枣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为保护和提升沧州金丝小枣特色产业发展进程,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从育种、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制定了《金丝小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2021—2025年)》,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促进了沧州经济大幅发展。
近年来,金丝小枣在种植管理中受病虫害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面临窘境、种植面积逐年缩减。河北省农技协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沧州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河北省干果产业枣果桑创新团队研究员、沧州职院老科协常务副会长刘进余研究员作了《金丝小枣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稳定保护对策》专题主旨报告。他提出了沧州枣业宏观层面、研发层面、产业层面,品种布局、目标导向、栽培管理,加工方式、营销模式新思路,倡导良种多样化、技术简单化,积极引进现代营销模式,开拓国际市场,建立鲜食枣亚洲年供应技术体系,支持鲜食枣产业健康发展。
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推广研究员王继贵及相关专家分别就金丝小枣种植管理、枣疯病的预防和治理、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市场营销等情况进行了交流,对枣园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可操作探讨,针对品种改良、种植模式更新、枣树嫁接和矮化技术、枣产品供销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接下来省农技协枣专业委员会与沧州市老科协将深入基层开展枣产业振兴发展志愿服务,针对枣树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新品种推广等开展百场科普活动,并组建专家志愿服务团进行科技援疆,开展技术交流,解决枣农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难题,帮助枣农增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