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望风云 燕赵科普行”系列活动走进校园
河北省气象学会开展世界气象日系列科普宣传
在第65个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和环境气象中心联合河北省气象学会以“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为主题,联动多市县气象局和高校志愿者团队,先后走进石家庄鹿泉区秦庄联合小学、承德县第二小学、河北省科技大学、河北省师范大学,开展“冀望风云 燕赵科普行”系列科普活动。通过创新形式为近3000名师生送上生动气象课堂,助力防灾减灾知识扎根青少年心中。
在鹿泉区秦庄联合小学,气象科普与高校志愿服务的深度融合成为亮点。气象专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秘天气预报制作流程,结合河北地域气候特点讲解暴雨、雷电等灾害防御知识。学生们在互动问答中争先举手,畅谈极端天气下的自救妙招。河北师范大学志愿者团队自编自导的气象情景剧《预警行动队》将课堂推向高潮,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解锁”灾害预警传递链条,在剧情互动中掌握避险技能。活动现场,物联网智能气象站、人工增雨火箭发射架等设备吸引学生驻足探究,VR技术更是带领大家“穿越”至虚拟暴雨现场,沉浸式体验科学避险。活动尾声,省灾防和环境中心向学校捐赠百余册气象科普书籍,并宣布启动校园气象站共建计划,未来将依托“科普+志愿”长效模式,为乡村青少年打造常态化科学实践平台。
承德县第二小学的科普活动以“现场+云端”双线联动拓宽辐射范围,2600余名师生通过线下参与和直播观看,共同探索气象奥秘。气象工作者利用数字平台实时解析卫星云图、雷达回波数据,学生们亲手操作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化身“小小观测员”记录降水数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原理动画演示揭开了“呼风唤雨”的科学面纱,而气象拼图竞赛则通过团队协作强化学生对预警符号的认知。直播间内,省气象台专家实时解答“为什么冰雹多发生在夏季”“如何判断雷雨距离”等提问,超万人次线上观众同步参与互动。承德县气象局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填补了山区学校气象科普资源缺口,学校计划将气象知识纳入校本课程,持续播撒科学种子。
几场活动虽形式各异,却共同彰显“创新破圈”的科普理念。从情景剧演绎到VR技术赋能,从高校志愿协同到云端资源共享,气象知识不再是枯燥的课本内容,而是可触摸、可体验、可互动的鲜活实践。河北省气象学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冀望风云 燕赵科普行”品牌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科普资源向基层倾斜,通过建设校园气象站、开发气象研学路线等举措,让更多青少年在探索中感受科学魅力,为全民防灾能力提升筑牢“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