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张家口坝下地区发展酸枣产业的建议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中药材产业是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打造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在产业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酸枣产业发展现状
(一)酸枣的功效
中药材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Bunge) Hu ex H.F.Chou干燥成熟种子,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之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述酸枣仁:“补中益肝,坚筋骨,助阴气,皆酸枣仁之功也。酸枣仁疗胆虚不得眠,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两千多年来,酸枣仁一直是治疗失眠的核心药材,安全无副作用。另外,酸枣果肉含有机酸0.4-3.24%,含多糖2.5-3.0%,还含有维生素P2000-3000mg/100g ,含Vc400-2000mg,为“Vc之王”。可以开发饮料、天然Vc、膳食纤维、饲料、提高免疫、睡眠产品等。酸枣叶则富含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等,酸枣叶中含有黄酮类物质比酸枣仁要高,可开发辅助睡眠产品。
(二)酸枣仁的市场供求情况
酸枣仁是治疗失眠的核心药材,无可替代。2020年《中国睡眠报告》显示,我国睡眠障碍人群高达4.5亿,为我国第一大亚健康群体,对酸枣仁需求量逐年增加,目前上市销售的163个中成药中含有酸枣仁,宁心安神、补肝益气的中成药一直旺销。
酸枣主产于我国北方干旱山区,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辽宁、甘肃等省份,河北省是全国酸枣仁核心产区和加工集散地,河北省太行山区、燕山山区以及张家口坝下地区有野生酸枣广泛分布,其中太行山南段的邢台地区酸枣资源最为丰富,内丘、赞皇为酸枣仁加工集散地,以“邢枣仁”享誉全国,年产销酸枣仁6000多吨,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属于一地供应全国的超大宗道地药材品种。
据调查,目前全国野生酸枣仁产量约8000-10000吨,市场需求2-3万吨。酸枣仁供应基本依赖于野生酸枣资源,野生资源严重不足,采收困难,不能机械化,劳动力成本增高,供求严重失衡,价格一涨再涨。从1988年到2008年的20年间,酸枣仁市场价格相对稳定,缓慢增长。从2009年开始,酸枣仁价格增速明显变快,到2014年,短短6年时间酸枣仁价格突破200元/公斤;2015~2018年的4年时间里酸枣仁价格突破300元/公斤;2019年酸枣仁价格疯涨,突破400元/公斤,2021年酸枣仁价格突破500元/公斤,2022年价格达到950元/公斤。依靠野生酸枣采集,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野生酸枣转家种成为必然趋势。
(三)人工栽植酸枣的效益分析
酸枣为小乔木,耐旱耐寒、耐瘠薄,固土保水能力强,生态效益好。人工栽培酸枣,三年后进入丰产期,丰产期亩产鲜酸枣500-1500公斤,折合亩产酸枣仁15-20公斤,按照2021年酸枣仁价格500元/ 公斤,亩效益7500-10000元/亩,可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一种药材价格飞涨,从野生转家种,高利润期一般持续15年以上,这已经成为一般规律,酸枣也不例外。而栽植酸枣小苗4年后才开始进入结果期,前期投入大,一般农户很少规模化种植。河北是我国酸枣生产和加工的核心,人工栽培模式发展相对较快,产区政府重视较早。目前外省产区处于零星种植、自由化发展阶段,并未列入到政府规划发展的范畴。因此,预计未来10年内酸枣会处于暴利期或高利润期,15年后才可能进入常规利润期。即便进入常规利润期,酸枣仁价格回落到200-300元/公斤,按酸枣仁产量20公斤/亩计算,亩产值约4000-6000元。由于酸枣耐旱、耐寒、耐贫瘠,结果丰产寿命期长达几十年,生产管理简单、基本没有病虫害、可以进行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和采收,用工少,亩产值虽然不算太高,纯效益还是相对较高的。
二、张家口地区发展酸枣产业的优势分析
酸枣种植属农业范畴,但产品出口为中药材,市场需求稳定,发展酸枣产业是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打造地方特色产业极其难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优的树种,可以说“小酸枣、大产业”。张家口地区发展酸枣产业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土地优势
2020年国务院出台禁止耕地“非粮化”政策,酸枣核心产区邢台市发展酸枣产业受到极大限制。而张家口市坝下地区分布较多野生酸枣资源,但并未作为一个产业受到关注。坝下地区有180多万亩退耕还林地块种植山杏,十年九霜冻,效益低下,目前国家对退耕还林地已经没有补贴,农民没有收益,政府也无法获得税收,巨大的退耕还林地资源处于浪费状态。国家林草局和河北省林草局对发展高质量林业和林下经济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依据地方特色资源发展高质量林业。在不改变林地性质的前提下,通过更换树种,把山杏更换成高效益的酸枣树,实现退耕还林地从无效益到高效益转变,盘活巨大的退耕还林地资源,是张家口市坝下地区发展酸枣产业的独特优势。
(二)环境优势
张家口坝下适宜发展酸枣产业的退耕还林地海拔基本在800-1000米,光照充足、温差较大,干旱,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多次检测分析,坝下酸枣仁质量高于《中国药典》标准,甚至高于主产区邢台酸枣仁质量,表明张家口市坝下地区适宜发展酸枣种植。
(三)机械化生产优势
退耕还林地的地块较大,地势较平坦,很多土地具备灌溉条件,可以推行机械化生产管理、水肥一体化管理、机械化采收等全程机械化或半机械化作业,可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四)可以严格控制采青
坝下地区种植酸枣,是一个全新的产业。人工规模栽种酸枣,种植主体多是公司或者大户,可以实现品种化、统一技术、统一采收、严格控制采青,从而确保酸枣仁质量稳定可控。目前以岭药业建设酸枣产业基地,当某个县区种植面积发展到2万亩左右,都会配套产地加工厂,确保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有序发展。
三、张家口地区发展酸枣产业的探索实践情况
2021年,河北省科协和张家口市科协邀请河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谢晓亮研究员来怀安调研考察中药材产业。谢晓亮研究员认为,怀安县可以利用退耕还林地发展酸枣产业,并引荐石家庄以岭药业与怀安县政府签约,计划发展酸枣基地5万亩,专门注册成立了张家口怀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怀药公司),负责项目落地实施。2022年怀药公司在怀安县西沙城乡北庄堡村流转土地700亩,进行试验性种植,并繁育酸枣种苗200多万株,经试验种植总结出了张家口市坝下地区种植酸枣的经验,建立了科学的种植模式,并筛选出了适宜张家口地区高海拔短无霜期的早熟酸枣新品种。基本确定在坝下海拔1000米以下、无霜期140天以上的区域实施发展;采用矮化密植模式,株行距1×3米,每亩栽植不低于220株,依据海拔高度的不同,栽植密度以220~400株为宜,采用密植修剪技术,株高控制在2.5米左右,选择适宜高海拔地区的短无霜期早熟品种发展。2023年,怀药公司又流转土地2000多亩,租赁温室大棚40多栋,繁育酸枣新品种杯苗,进行酸枣种植示范。2023年万全区政府也与以岭药业签约,计划利用退耕还林地发展酸枣种植;阳原、宣化等县区也积极规划发展酸枣种植。
四、张家口地区发展酸枣产业的发展建议
(一)摸清底数。摸清坝下地区各县海拔1000米以下,适宜发展酸枣产业的退耕还林地面积,做到心中有数。
(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全市酸枣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坝下地区各县政府成立主管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发展计划,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理清酸枣产业发展思路,打造张家口酸枣产业优势区。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相关财政资金,设立酸枣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拓宽企业、合作社的融资渠道,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收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参与酸枣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吸引企业投资酸枣产业,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等多样化招商,推进酸枣产业集聚发展。
(四)增强科技支撑。加强酸枣全产业链科技研究,设立科技专项资金,组织专题攻关,重点在早熟型品种选育、节水栽培技术、修剪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质量溯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转化落地,发挥科技在产业发展上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五)建立科技服务平台。成立张家口中药材协会,建设涵盖企业、基地和科研单位的科技服务平台,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发展张家口市中药材产业。
(六)加强宣传引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酸枣产业发展全过程。积极宣传酸枣产业在乡村振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养生保健、健康食品、文化提升等方面的作用,挖掘酸枣产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亮点和典型,引导酸枣产业快速发展。加强品牌宣传,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博览会、展销会、产业发展大会、文化节、研讨会等活动,培树张家口酸枣品牌影响力,打造全国酸枣产业优势区。
调研组专家:
谢晓亮 河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研究员
闫芝丽 河北省科学技术馆副馆长、省科协驻怀安县西沙城乡南刘家窑村工作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