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G理念的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建议
2023年7月,廊坊市政府发布了《廊坊市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环京津都市圈消费品分拨集散中心,发展生鲜食品流通加工及冷链物流产业集群,打造京津冀商贸与生活服务保障基地”的建设目标,同时还提出“协同共享、标准规范、智能绿色”的商贸物流发展标准。在前期的调研中,我们看到廊坊市商贸物流发展战略的清晰定位和布局,了解了廊坊市商贸产业发展的战略视野和创新。同时,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也看到了一些不足和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在市科协指导支持下进行了充分调研和讨论之后,结合创新思维与廊坊市商贸物流发展需求提出相应建议,供以参考。
一、ESG理念
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方面的缩写,ESG理念是21世纪最新的组织投资决策伦理,可用于组织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观察和决策。ESG理念认为企业应该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方面承担责任,其核心在于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还要考虑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具体来说,环境方面的ESG指标包括企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资源利用效率、污染控制、物种保护等;社会方面的ESG指标包括员工福利、人权保护、社区贡献、消费者权益等;公司治理方面的ESG指标包括董事会结构、股东权益保护、信息披露透明度等。
当我们把ESG用来评估行业发展战略和实践时,可以了解到行业的整体可持续性水平,通过比较不同企业的ESG表现,可以发现行业内的佼佼者和滞后者,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这有助于识别行业内的最佳实践和改进机会,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廊坊市冷链物流市场情况
《廊坊市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中提出构建北三县的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南三县的集约化种植加冷链物流,以及依托空港经济的生物医药冷链物流的产业布局。总的来看,突出廊坊市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层,发挥空港经济优势成为廊坊冷链物流布局的基本指导思想。
廊坊市的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较晚,主要以本地农贸、食品业延伸与承接北京外溢B端客户为依托而建成,整体表现为单一的冷链仓储作业。基于农贸、配套加工及京津资源外溢等要求,廊坊市形成三大冷链物流集群,第一集群即北三县冷链物流圈,其以自有食品加工与市场交易为主体,第二集群即廊坊/武清冷链物流圈,其以交易市场和加工配套为主体,第三集群即永清/文安冷链物流圈,其以交易市场和储存为主体。
目前,调研数据来看,廊坊市共有规模性冷链仓储企业20余家,共计约67万M3库容,以交易类批发型冷库为主,占到总库容量的70%,空置率在30%-40%左右,仓库层高均值为6.1M,高标仓占比较少,7-9M高位仓仅为3座。同时,区域内物资流通模式多采用“农户+批发市场”“农户+批发商+超市”“农户+经纪人+批发商超市”以及“农户+经纪人+批发商+批发超市”的物流模式,忽视上游采购环境和物流状态,未建立下游加工体系等,使得冷链流通的比例低,价值贡献率低。
三、廊坊市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冷链物流在国内的发展还属于初步阶段,冷链物流网属于骨干物流网,国家正以政策调控来提升和完善冷链网络的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冷链物流的发展一直存在自身限制和区域市场限制两个制约,在我们规划一个经济区域内的冷链物流发展时,必须考虑这二重因素的影响。
(一)冷链物流运营存在的问题
冷链物流是在物流过程中,需通过能源来控制物流环境中的温湿度,因此冷链物流一直是一个耗能大户,在碳中和的大环境中,冷链物流是被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
1.耗能高,成本高
冷链物流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大量的冷藏设备、温控设施来实现全链节的温度控制。通过一般性统计计算,层高3M以内、300 M3、温控-18℃的冷冻库日耗电120度;层高3M以内、300 M3、温控0-5℃的保鲜库日耗电60度。同时,冷链物流完全依赖高标的设备与设施,常温干货物流仓库的造价为800元/M2,而冷链仓库的造价均在千元以上,气调冷链仓造价在2000-3000元/M2,-60℃超低温速冻仓造价在8050-20050元/M2;同时,冷藏运输车辆的单价也是普通物流车辆的数倍之多,其他仓储设置、设备、中转容器等都需专业技术生产,其造价也高于常温物流。
2.运行效率低,依赖性强
相比普通物流,冷链物流需要严格控制货物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这会增加货物的处理和操作时间。同时,由于需要遵循特定的运输路线和停靠点,冷链物流的运输效率较低,可能导致货物的延误和交付周期的延长。同时,冷链物流对于设备、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依赖性较强。如果企业无法及时跟进最新的技术和设备,或者缺乏专业人才,可能会影响到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3.工作环境差,透明度低
冷链物流的不论是其工作场所还是工作设备,均是低温环境中完成,对于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来说,并不友好,导致其工作人员的流动性极大。冷链物流过程因特殊的温湿控制要求,其工作场景及物流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及时性较差。
(二)廊坊市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廊坊市冷链物流市场因发展时间晚,又受制于整个行业发展的思想制约等因素影响,廊坊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和转型过程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研究和解决。
1.思想制约,认知传统
过去廊坊市物流发展处于市场自发状态,在“一号工程”的政策引导下,全市的物流发展需要快速提升,但是很多政府部门、企业组织对冷链物流的概念还很模糊,只存在于冷藏车运输与冷库保鲜、冷冻“传统”物流的认知层面,需要提升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后续的产业规划需要继续升级,以便在产业发展方向、思路、措施、政策及保障工作有更大的发挥。
2.要素制约明显,空间利用需提升
未来廊坊市可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仅75平方公里(11.25万亩),物流用地仅剩1万多亩,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还需要考虑用电、用水、污染等因素,可用土地资源稀缺,而现有的冷库建设均是单层或矮层设施,空间利用率较低。同时,冷链物流作业是一个技术含量远高于普通干货物流作业的物流实践,对于高素质人才的缺口明显。
3.冷链模式单一,产业贡献率低
从目前的调研数据来看,廊坊市冷链物流主要是依托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加工配套而建立,只做单一存储作业,不涉及到产业的上下游延伸,这样的单一模式,不符合冷链的全链节服务要求,产业贡献率明显偏低。
4.发展理念不足,忽视发展可持性
对于廊坊市冷链物流的规划,现有物流规划中,其战略规划并不突出。由于冷链物流的发展关乎到食品供求、食品安全等社会要素,同时冷链的高能耗、高成本特性影响冷链的建设。发展理念不足导致只追求经济增长与规模扩大,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导致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
四、引入ESG理念的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建议
物流行业是社会经济运转的基础性行业,冷链物流更是物流网络中的骨干网络,当廊坊市举全市之力加快商贸物流的建设时,发挥区位优势及政策机遇,实现弯道超车。在产业规划中引入ESG理念,从环保、绿色化、可持续发展角度更好的统筹规划冷链物流网络。
(一)提高政治站位,细化战略指导
廊坊市的商贸物流规划大背景是经济双循环和承接首都功能疏解、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围绕“两枢纽、三基地”定位推进物流发展。我们要在制定冷链物流发展战略过程中,进一步理清冷链物流的特点与发展需求,做到知而后行,优化顶层设计,细化战略指导,有步骤有方向地引导冷链物流产业的升级。
(二)以ESG理念指导冷链网络布局
在冷链物流网络布局中,设定产业发展理念,是让产业规划过程中不会出现偏离和混乱、碎片化布局的最有效途径。结合冷链物流产业的特点及廊坊市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用ESG理念指导冷链物流网络布局、评估冷链企业优劣时,可以通过节能减排、减少废物和污染、水资源管理、员工安全和健康、职工权益、社区参与、组织透明度和道德、供应链风险管控、组织合规性等指标评估冷链企业的可持续性表现,以揭示出其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强项和改进空间,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同时,具体的指标选择也可以帮助冷链行业的特点和重点领域进行调整和补充。
(三)构建冷链全链服务,挖掘“物流+”价值
调研结论显示廊坊市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模式单一,内生动力缺少,冷链实体“单打独斗”或附庸其他实体。提升产业能级,提高产业贡献率,冷链物流必须向上下游延伸,发挥冷链的链服务优势,突出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例如可以探索“冷链+生物医药”,近两年国内市场医药创新体系逐渐建立,市场需求与容量同步增加,加大创新药源头药的规模化生产与物流,是市场必然;还需大力发展“冷链+农业”,农村振兴是国策,在当下经济环境中,农村发展是承接城市工业发展滞缓、外溢资源的最佳途径,发展现代化冷链农业,组建“精细化种养殖+冷链+预制菜”“批发代理+冷链+直供”“农业+冷链+电商”“精细化种养殖+冷链+文旅”“农业+冷链+餐饮”等冷链形态,进一步提升农业对工商业的冗余,组建经济发展缓冲带。因此,围绕“冷链+”,力推冷链医药、冷链农业,构建产业供应链,挖掘“物流+”的价值。
(四)布局高铁冷链物流网络,打造轨道物流体系
在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后,廊坊市也将空港经济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但是空港经济圈落形成较为缓慢,同时航空物流只适合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物流过程。在我国高铁网络全面铺设完成后,高铁运力的充分发挥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中铁快运已经实验高铁运送快递,因此高铁物流必然会成为我们可预见的物流形式之一。高铁冷链物流的网络密度高、性价比高、直达性好、环保、配套设施全等优势,后期的发展中会逐步凸显其不可替代性,有效的布局高铁冷链物流网络,可短平快的实现廊坊市冷链物流通路的建设,打造出廊坊特有的轨道物流体系。
课题组成员:
周爱玲 廊坊师范学院经管学院院长、教授
张志红 廊坊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