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廊坊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发展低空经济,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要求。2024年5月,河北省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河北省低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廊坊市聚焦物流配送新模式,重点打造大型无人机支线物流、无人机末端配送等应用场景。廊坊市具有低空经济发展的独特资源和基础条件,具备先天优势和巨大潜力。为贯彻落实各级文件精神,抢抓低空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结合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借鉴其他地区先进发展经验,提出我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国内外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一)国际发展现状。当前,世界各国正采取多种举措加快低空领域布局,借此引领城市空中交通革命。据罗兰贝格研究预测,到2050年,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超过60万亿人民币。美国、日本、巴西等通用航空业发达的国家,更加注重低空经济的交通属性,他们通过国家引导协调、适航创新跟进、军民结合相促、开展试点运行等方式推动城市空中交通(UAM)或先进空中交通(AAM)的发展。同时,欧美等国的波音、空客、Joby、Lilium等传统巨头、初创企业积极布局evtol研发制造。各国普遍认为,2025年是eVTOL、UAM商业化应用的关键节点,法国、日本等国计划在巴黎奥运会、大阪世博会期间启用eVTOL商业运营。
(二)国内发展现状。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共同构成民用航空运输体系的“两翼”,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与国际运输航空快速发展相比,我国通航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弱,无论是基建数量还是市场接受度都远落后于欧美等国,成为了行业发展的短板,造成了民航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但是随着各类航空器和新兴技术的发展,我国将“低空”和“经济”有机结合,提出“低空经济”发展路线,目前已处于世界第一梯队。当前,国内对低空经济的探索,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已较为深入,社会各界形成共识,凭借国内相对完整的应用场景创新链和低空经济产业链,尤其是在打造城市空中交通运营平台,发挥无人机制造、三电一控技术(电池、电机、电控、飞控)、数字技术、5G通信、数字孪生技术优势等方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空领域发展之路。《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为33.8%。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为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政策规划,着力推进建圈强链搭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体系。
政策引领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从2021年2月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写入国家规划到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定调要打造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历经三年,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法规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24年以来,广东、安徽、江苏、山西、江西、山东、四川、陕西、湖南等省份,深圳、北京、重庆等市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重点布局“低空经济”。当前,深圳形成低空经济6+N体系,从市级层面先后建立政府专班、印发低空政策、制定促进条例、成立国资平台、组建低空产业协会和专家委员会,带动全市15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企业奋战低空新蓝海。
建圈强链搭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依托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支持,以低空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形成“先进制造+应用场景+数字底座+低空基建”为一体的低空+多行业融合的低空产业生态圈。据了解,2022年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市场规模为2.5万亿元。预计到203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产业规模预期达6万多亿元。
先进制造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国内以大疆创新、道通航空、高巨创新、纵横股份、极飞科技等为代表的无人机制造企业,亿航智能、峰飞航空、时的科技、沃兰特、御风未来、沃飞长空、小鹏汇天等为代表的eVTOL、飞行汽车生产制造厂商争相布局低空经济。
应用场景是激发产业活力的核心引擎。东部通航等低空经济头部企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以低空载人运营服务为依托,搭建“空中的士”UAM运营平台,打造跨境飞行、城际飞行、联程接驳、商务定制、城市空游、应急救援等六大运营场景,建成覆盖深圳的“空中120”十五分钟应急响应机制,实现了城市群15分钟经济生活圈。顺丰丰翼、美团无人机等国内头部企业,在无人机快递配送、应急救援、医疗运输、生鲜冷链等全场景下不断发力,常态化运营规模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数字系统是行业规模化运营的安全保障。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正在抓紧建设智能融合低空系统(SILAS),构建低空基建“服务网”“航路网”“空联网”“设施网”,实现低空空域资源“可计算”,提升飞行安全裕度,支撑“异构、高频次、大容量”的无人机低空飞行活动。
低空基建是确保航空器安全运营的重要基石。低空基础设施包含直升机、无人机、eVTOL等航空器运行保障基地,城市CBD候机楼,供航空器起降、备降、停放、充电的停机坪、起降场等。目前,深圳已组建低空经济国资平台,作为深圳市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主体,承担地面配套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同时,东部通航作为低空运营的头部企业,同步在深圳规划集中国首个融合空域、航空应急救援、低空飞行示范、低空展示交易、低空经济会展和国际峰会、低空经济产业集聚于一体的深圳市中小型直升机综合运行保障基地。
二、河北省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2024年5月河北省出台《关于加快推动河北省低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探索以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低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发展飞行器产业方面,河北着力“拉长长板”,支持通用飞机、无人机等优势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内影响力的产业高地。下力“补齐短板”,围绕航空发动机等短板弱项,推动优势企业对接,弥补产业链短板。用力“锻造新板”,积极布局发展新能源飞机、智慧空中出行(SAM)装备等产业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还要完善配套装备产业,构建以整机为核心的低空制造全产业链条。
在打造融合产业生态方面,河北指导各市结合各自资源禀赋构建以低空飞行为核心,融合低空制造、运营服务、飞行保障等环节的综合经济业态。如支持张家口市围绕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场景应用,吸引更多资源、企业向产业聚集;支持石家庄市、廊坊市聚焦物流配送新模式,重点打造大型无人机支线物流、无人机末端配送等应用场景;支持衡水市、保定市围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私人飞行和公务航空等航空消费,大力推广轻型运动飞机、特效飞行器;支持雄安新区围绕城市无人机末端配送、城际无人机运输、白洋淀水域空中游览等应用场景,打造低空经济增长新极点。
各地市抢抓低空经济新兴产业赛道,张家口市编制了《张家口低空经济行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未来该市将依托国家华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张家口低空飞行服务站、张北中都机场、冰雪运动等特色平台优势,大力发展应急救援、低空运输、军地协同、冰雪赛事服务等应用场景,加速推进全产业链布局。2024年5月,河北省首条低空无人机物流运输航线试航成功,满载货物的物流无人机精准降落在荣乌高速新线雄安北服务区分拨中心起降点。本次试航航线为荣乌高速新线雄安北服务区分拨中心至白沟天德物流园之间的往返航线,飞行单程约12.5公里。
虽然河北省已经开始大力布局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并在部分地区开展了先行试点工作,但是仍然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商业模式不成熟、应用场景有待深入挖掘等短板,针对如何培育低空经济区域协同机制和地区差异化优势有待深入探索。
三、廊坊市发展低空经济的六大优势
廊坊发展低空经济具有六大优势:京津冀三地创新协同,在用地、人才、资金等方面互相支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客货运场景,适合拓展低空经济的中短途无人机客货运业务、航空教培业务、航空器研发制造业务、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京津地区航空院校、航空研究院所集中,给予廊坊强劲智力支持,以及研究分部落地廊坊;依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这一世界级航空枢纽,发挥“四区叠加”优势,发展低空飞行器整机、零部件进出口贸易业;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物流正是低空经济落地最广泛的应用场景之一,“物流+”低空经济新模式非常适合廊坊;拥有良好的适飞空域,在京津冀地区率先申请了10平方公里空域。
四、廊坊市发展低空经济的现实基础
(一)物流总部齐聚为“物流+”低空经济强基。基于区位、交通、产业优势,廊坊市汇聚了包括“三通一达”在内的八家物流龙头企业的北方总部或区域分拨中心,已经成为河北省区域分拨中心及区域快递总部最多的城市。廊坊临空经济区正在围绕低空+物流配送等重点应用场景,研究规划开通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到廊坊市主城区之间低空物流配送线路,打造低空物流配送新模式,同时依托北京大学空天信息中心等单位建立低空立体交通智能管理系统,搭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打造京津冀地区低空经济示范区,为打造“物流+”低空经济生态系统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航空制造产业基础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建设,廊坊临空经济区着力突出“以低空制造、低空应用为核心,做大做强低空综合服务”为重点,做好低空产业发展保障服务布局,加速培育打造集研发、生产、运营、维护、培训于一体的航空制造产业集群。聚焦低空经济、航空科创服务、增材制造等方向,充分依托北京科研人才优势,引进了星河动力、南方航空等一批链主项目,在航空科创服务、无人机制造、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强竞争力。目前,已经构建了飞行器研发制造产业链,宸信无人机华北制造产业园项目将建设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无人机产业集群,依托中信海直的行业龙头地位,引进逾50家上下游关联企业进驻,这为低空经济软硬件装备系统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京津冀协同创新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京津冀在用地、人才、资金等方面已形成相互支持的生态体系。北京将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政策等优势,把低空经济培育为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导示范产业。到2027年,北京将围绕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空中摆渡、城际通勤、特色文旅等,开通3条以上面向周边地区的低空航线,基本建成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及低空应用生态。京津地区航空院校、航空研究院所集中,部分科研院所研究分部落地廊坊,为廊坊发展低空经济提供强劲智力支持。
五、廊坊市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顶层设计不完善。在政策制定方面,廊坊市还未出台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在空域管理制度方面,当前空域属性尚不明晰,还未出台相应的低空空域管理办法,低空空域监管职责还未明确。低空经济市场尚未成熟,低空商业模式与市场运作逻辑尚不清晰。
(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推进。低空经济场景运用过程中,由于低空与地面之间交互联动具有高度复杂性较高,需要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支撑,如低空飞行机场、航空器起降站、空域管理信息系统、高速无线网络等。当前廊坊市低空基础设施亟待规划建设,初期建设阶段将面临环节多、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三)应用场景有待挖掘。当前全国范围内低空经济在城市快递、应急物资调运等潜在场景中的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成熟,服务标准、合作模式等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确定。针对廊坊市经济发展现状与区域发展特色,低空物流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
(四)产业集聚效应不足。虽然廊坊市具有坚实的物流产业和航空制造产业基础,但是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助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凸显区域特色优势,其产业聚集路径仍有待探索。
(五)低空经济发展保障体系有待健全。低空经济总体仍处于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在低空经济产业政策扶持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围绕低空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及时出台相应保障措施,建立包括场景应用标准等在内的监管体系,完善针对低空空域开放、多场景应用的有关法律法规,以确保低空经济稳定发展。
六、加快推进廊坊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明确京津冀区域空域属性,包括空域划分与界定、空域内航线与飞行高度等具体属性。出台低空空域管理办法,明确低空空域使用规则、飞行活动申请与批准流程、空中交通管制要求等。明确低空空域监管职责,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或部门,负责低空空域飞行活动实时监控和管理,制定违反空域管理规定行为处理办法,确保各项管理规定得到有效执行。制定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结合京津冀区域低空经济需求场景、交通状况和产业布局,提出具体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同时,方案还应包括对低空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广等内容。
(二)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将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出台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建设方案。支持探索推进楼顶、地面、水上等场景起降点建设试点,完善导航定位、通信、气象、充电等功能服务,形成多场景、多主体、多层次的起降点网络。充分利用好现有航空基础设施,推动建设一批智能化、集成型、多用途的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围绕重点片区、重点航路、公共服务测试场、检验检测基地等,建设一批涵盖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电磁、反制等基础设施,强化无人机飞行保障体系。建立全空域全空间无人机管控与数据分析平台,形成基于CIM底座的低空飞行统一调度管控服务平台。
(三)培育低空应用场景。构建低空智慧物流体系,大力拓展城市低空配送场景,与头部物流企业合作,开展低空物流配送试点和商贸物流配送保障服务,建设多层次低空物流枢纽体系。鼓励在临空经济区和综保区内探索开展低空运输货运等物流新模式,积极拓展低空航空器的保税维修等贸易新业态。建立各县级市(区)血站、医疗检验中心与重点医院之间的空中联系通道,实现对血液制品、检测样本、供体器官等进行快速转运。丰富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场景,鼓励应急管理、卫生健康、公安、消防、农业等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履行政府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时,加大无人机、直升机在应急救援、医疗救助、城市管理、城市消防、农林生产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服务。
(四)聚焦全链产业集聚。开展招大引强:制定低空经济“三图四表”(产业链分布图、全景图、升级施工图、重点企业表、创新平台表、招商目标企业表、重点咨询机构和招商平台表),强化“双招双引”工作机制,加大低空经济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低空经济领军企业。壮大本土企业:围绕eVTOL链主企业,建设eVTOL整机智造工厂。鼓励龙头企业、本地高校院所开展航空材料、电池、飞控、动力、元器件等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技术转化及应用,形成完善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培育产业后市场:围绕eVTOL、无人机,布局航材、检验检测、维修保养、事故调查、飞行服务、教育培训、飞行器租赁等后市场。
七、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和推进机制。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推动解决一批低空经济重大政策、重点事项和重要问题。研究制定任务清单,建立军地民协同机制,统筹推进空域管理、空管服务、需求集散等各项事项。复制自动驾驶示范区经验,形成低空经济推进、管理模式。
(二)创新政策手段并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出台专项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低空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专业机构投资低空产业项目。深化企业服务,加强金融保险、贷款等支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引入先进产品技术,推进无人机产品及技术服务走出去。
(三)汇聚形成各方协同的资源力量。定期开展需求对接、项目推进等活动,加强区域联动,形成发展合力。集聚一批专家、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资源,组建市低空经济专家委员会、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发挥推动低空产业发展桥梁纽带作用。
调研组成员:
张 洁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讲师,廊坊市科协智库专家
刘跃辉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讲师,廊坊市科协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