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做优做强马铃薯产业的相关建议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大幅提升,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产量近9000万吨,是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的国家。张家口市是全国马铃薯优势产区、河北省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种薯生产区。近年来,张家口市马铃薯产业在品种选育到示范推广、种薯繁育、商品薯生产销售、仓储物流、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为进一步做强做大马铃薯产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张家口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是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生产省份,张家口市马铃薯种植生产规模全省占比约48%(2023年数据);坝上地区是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区域之一。
(一)全市各县区马铃薯种植规模。马铃薯是张家口市除玉米、莜麦之外的第三大农作物。沽源县、张北县、康保县是张家口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较大的县区,其中沽源县种植面积约36.34万亩,总产量约81.50万吨。塞北管理区是张家口市马铃薯单产最高的县区,单产约2967.56公斤/亩。
(二)马铃薯种薯生产质量及规模。张北县原原种生产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年平均产量10亿粒,占全国产量1/4,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规模质量稳步提升,成为全国马铃薯原原种生产的中心。沽源、康保、张北是张家口市重要的原种种植基地。坝上地区马铃薯种薯生产拥有全球一流的现代化设备和灌溉系统,国内一流的生产和管理队伍,机械化种植程度达到世界水平,种薯质量居全国领先水平。
(三)马铃薯新品种更新、转化情况。坝上地区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主要依托张家口市农科院等科研单位选育的新品种,以及雪川、弘基、久恩等龙头企业引进、筛选、推广的马铃薯新品种为支撑,以本区域先进种植技术为技术支撑,以健全完善的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为种薯生产支撑,是全国马铃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更新、转化中心。
(四)马铃薯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张家口市有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注册企业49家,大中型脱毒组培室并具有原原种和原种生产能力的企业29家。全市规模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8家。以雪川、弘基、久恩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形成了产学研、育繁推、贮藏、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对于带动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张家口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
(一)自然和交通区位优势。张家口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马铃薯主产区,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马铃薯产量高、病害轻、品质好、耐贮藏、耐运输。交通区位方面,张家口市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交界处,是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和冀晋蒙(外长城)经济圈的交汇点,是连接西北、华北、东北三大市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冬储马铃薯仓储、运输较东北、内蒙古等地有着明显的交通和区位优势。
(二)科研基础雄厚,产学研联合紧密。张家口市在马铃薯育种方面具备较强实力。以市农科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在新品种选育方面一直处于国内前列水平,建有国家级马铃薯研发工程中心、部级种薯检测中心、省级马铃薯重点实验室等专门机构,在抗旱育种、病害综合防治等方面具有较强技术优势。市农科院、河北北方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雪川农业等育成马铃薯品种已在内蒙古、山西、陕西等10余个省市推广种植。
科研院校所、企业相互之间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如张家口市农科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河北农业大学等建立长期合作,张家口弘基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开展深度合作,雪川农业等企业与AVIKO集团、黑龙江省农科院等国内外企业、科研单位开展强强联合,产学研深度融合。
(三)仓储和销售优势明显。随着国家对马铃薯储藏窖补贴和帮扶单位扶贫建设力度加大,张家口市坝上地区建成大中小型马铃薯储藏窖3000座,年储藏能力150万吨以上,保证了马铃薯全年均衡上市、错峰上市,让马铃薯销售实现“旺季有序、淡季不淡”,由“一季”变“多季”的销售模式。坝上从事马铃薯营销的经纪人2000多人,张北喜顺沟、张北膳房堡、张北德胜村、沽源黄羊窝铺、康保土城子等马铃薯交易市场,销售服务网络体系不断健全,已形成贮藏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
(四)加工企业带动能力强。张家口市多家马铃薯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70多万吨。其中全粉生产能力4万吨,年处理马铃薯30多万吨;薯条加工能力10万吨,年处理马铃薯20多万吨;马铃薯淀粉生产能力3万吨,年处理马铃薯20多万吨。弘基、雪川等马铃薯龙头企业全部引进世界先进的加工设备,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全粉、薯条加工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三、市场需求分析
(一)种薯用量需求量稳步增加。在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动下,近年来,全国马铃薯播种面积稳步增加,带来了种薯需求量的快速增加。2023年,张家口市马铃薯种植面积比2022年增加10万亩,种薯用量增加2万吨。由于张家口马铃薯种薯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较高,面向全国种薯需求市场,长期销往其他省区市马铃薯主产区,因此,种薯的需求量快速增加,2023年张家口市种薯的生产量比2022年增加了12%。
(二)马铃薯加工原料需求量快速增加。受全球经济影响,国外马铃薯相关加工产品进口不足,促成国内马铃薯产业加工发展多元,薯条、薯片、薯泥等加工产品需求量迅速增加,加工品种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薯条、薯片、全粉、淀粉等加工专用型品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2022年中国马铃薯加工面积为220万亩,加工总量达到400万吨。2022年张家口市马铃薯加工原料的需求量比2021年增加21万吨,对加工专用马铃薯的需求量增加,由于加工原料严重不足,市场价格明显上涨。
(三)优质抗旱鲜食型品种的消费量日益增加。近年来,马铃薯消费市场出现较大变化,外观品质好、黄皮黄肉品种深受国内高端消费市场的认可。目前,同类型的品种主要以国外引进的品种为主,占国内同类型主栽品种的90%以上,国产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0%。此外,由于张家口干旱少雨、水资源紧缺,迫切需要抗旱抗病、高产优质、适宜本地种植的鲜食型马铃薯品种。
四、存在问题
(一)品种选育能力有待提高。品种选育难度大,育种周期长,种质资源偏少,多数为普通栽培种,遗传背景狭窄,降低了育成品种的杂交优势与生产潜力。现有科研力量更多局限于马铃薯常规杂交育种、栽培技术推广,在分子育种技术、高端栽培技术研发等领域涉及较少,科研实力和水平较国外仍处于较低层次,品种选育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二)品种结构不合理。目前张家口市选育推广的马铃薯品种多为鲜食品种,耐旱耐瘠薄、抗病性弱,不适应在张家口市旱作区推广种植;另外用于加工的品种多为从国外引进的大西洋、麦肯1号等品种,抗病性、适应性差,需要高水肥,普通种植户很难种植成功,推广面很窄,缺乏适合加工的本土化品种。
(三)种薯质控意识有待加强。在脱毒种薯生产中存在着执行操作规程不规范,脱毒组培苗脱毒不彻底,繁种田空间隔离不到位,轮作倒茬意识淡薄,不注重繁种田间环境保护,有害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黑痣病、枯萎病、黄萎病、疮痂病、粉痂病、黑胫病等土传病害日益严重,致使种薯质量、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
(四)种薯市场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种薯市场较乱,部分合作社、种植大户生产微型薯,无证生产经营,扰乱了市场秩序;部分企业检测能力不高,质量控制水平偏低,种薯生产质量难以保证。市县种子管理部门对马铃薯种薯监管的技术力量薄弱,缺乏必要的检验设备、检验人员,监管手段缺乏,缺乏质量抽检经费,监管力度不强。
五、对策建议
(一)强化科技研发。支持张家口市农科院、河北北方学院等科研院所、高校根据市场需求,研发、筛选、发掘、创制优异育种材料,创新育种技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选育出适宜本区域种植的稳产优质、耐贮运、抗病节药、抗旱耐瘠、节肥节水、外观好的鲜食型品种,抗病广适、芽眼浅、适宜薯片、薯条的多用途专用型加工品种,以及适于二季作区域的早熟品种,创新产业发展“芯片”。
(二)做优种薯产业。一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种薯企业的指导和培训,督促种薯繁育企业严格落实种薯生产技术标准,推动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种薯质量。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健全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验体系,提高检测能力。三是加强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和持证企业监管严格执法,规范其运行,保障其繁育种薯质量,增强标准化管理意识。四是加强科企合作,构建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的繁育体系。鼓励种薯企业与本地或国内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品种或者通过授权方式获得品种使用许可,合理合法经营。
(三)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和研发方向。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适当压缩商品薯和一级种薯的面积,稳定原原种和原种繁育面积,扩大薯条、全粉、淀粉加工专用品种的面积,科学调整马铃薯种植结构,保持马铃薯种植总面积稳定,实现马铃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依托弘基、雪川等企业全粉、薯条、淀粉在市场的优势和品牌效应基础上,加快研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高附加值和精深加工潜力的加工产品,丰富马铃薯加工产品,满足市场各层次需求,形成马铃薯加工产业集群,提高马铃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加强节水灌溉基础设施建设。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式,提升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基础,大力推进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化节水技术、旱作雨养马铃薯高效种植技术。
(五)支持马铃薯产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确保加工产业资金链畅通,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力度,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快龙头企业培育上市。二是鼓励加工企业产业链向种植基地延伸,形成一产二产融合发展。推行订单式生产和最低保护价收购模式,与农户形成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合作机制,降低薯农生产风险,保证企业原料供应,促进产业效益稳步提升。三是引导加工企业特别是淀粉或全粉加工企业,在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国内育成品种,减少水、肥、药等资源的施用,减少物流、仓储、装卸、加工等能耗和成本的投入,促进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快扶持马铃薯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大型沼气能源利用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通过产业链延伸,提升产业链价值,从而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马铃薯加工产业绿色发展。
(六)打造提升马铃薯产业品牌。一是全力打造张家口马铃薯高知名度品牌,助力产业发展。维护、宣传好沽源县“沽之源”“沽源马铃薯”和张北县“中国北方马铃薯之乡”“张北马铃薯”的区域公用品牌、国家地理标识产品等品牌和称号。利用好“冀张薯”“京张薯”马铃薯品种品牌。构建整体品牌为龙头,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为主体的马铃薯品牌体系,如“五常大米”“稻花香2号”的品牌打造。二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每年组织举办马铃薯文化节活动,开展展销活动,吸引全国各地马铃薯产业资源、要素汇集到张家口,提升扩大张家口市马铃薯产业影响力。利用新闻媒体和新媒体,开设优秀企业宣传专栏,如“雪川”薯条、“弘基”马铃薯全粉、“久恩”马铃薯种薯等品牌,通过媒体宣传扩大品牌知名度。三是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马铃薯产品的网上订单销售、线下物流发货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创建张家口马铃薯互联网品牌。四是树立“大品牌”观念,构建标准化营销体系,壮大专业市场及营销主体,完善市场流通机制,发展高端定制、众筹、拍卖等多种营销方式,解决张家口市马铃薯“藏在深山人未识”的问题,实现马铃薯溢价效应。
调研组专家:
马 恢 农业农村部薯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张家口)副主任、市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所长
籍立杰 张家口市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副所长、农业农村部薯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张家口)
办公室主任
张瑞玖 农业农村部薯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张家口)检测室副主任
刘 栋 张家口市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干部